在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各类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定量表征是理解大气污染机制和改进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大气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各类手段被用于“自下而上”的建立和“自上而下”的评估与校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
研究组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研究和建立不同空间尺度各类污染物排放清单
在对排放源信息详细调研和排放因子数据库不断改进的基础上,研究组建立并持续完善全国、省级和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包括常规污染物和其他关键组分(例如含碳气溶胶和大气汞)。上述排放清单是开展大气化学模拟研究和科学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础。例如,南京市排放清单被成功应用于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逐层嵌套的全国、江苏省和南京市关键污染物(NOX)排放清单
不同清单对江苏省大气汞排放表征的分行业比较(颜色表示全球或国家清单的排与省级清单的排放量比值)
2. 利用多种手段评估排放表征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
研究组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排放清单的质量究竟如何?利用地面观测、卫星观测以及大气化学模式等多种手段,建立“自上而下”的排放约束,评估排放表征的可靠性,降低“排放清单-化学传输模式-观测体系”中的不确定性。通过上述工作更好认识和改进现有清单的局限,使之更适用于大气化学研究。
使用卫星反演数据评估南京市排放表征空间分布
使用化学传输模式(CMAQ)评估江苏省排放清单
3. 评估污染物排放及其控制的典型环境响应
以土壤酸化效应为例,基于临界负荷评估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的酸沉降环境效应:NOX和NH3排放的增加可能大幅度抵消SO2排放的削减;一次碱性颗粒物排放和沉降的大量减少将阻碍酸化土壤的有效恢复。研究表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对区域复合污染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
中国酸沉降超临界负荷的空间及累积分布(右图:较高曲线代表较低酸化风险)
Copyright 南京大学赵瑜教授研究组
|苏ICP备10085945号